编号:66010
封面声明 1、本文件共包括封面声明、扉页声明、内容三个部分。 2、打开和阅读本文件内容,视同已知和承诺遵守本文件的封面声明和扉页声明。 3、所有ICE8000执业文件,均应向世界信用组织(WCO)备案后方能生效。本文件当然也不例外。
4、本文件已向世界信用组织(WCO)备案,真伪查证方法见落款下方。 5、也可用右下方的二维码验证,手机扫一扫后,输入文件落款下方的查证编号与查证密码即可。
|
出具方:世界信用组织 日 期:2007年06月29日
|
66010号文书扉页声明
1.承诺: |
打开和阅读本文件内容,视同已知和承诺遵守本扉页声明。 |
2.信息标题: |
《光明网》:铸造“诚信江苏” 推进“两个率先” |
3.信息适用标准: |
《ICE8000国际信用标准体系信息披露标准》,网址: https://www.ice8000.org/gc/82.html |
4.信息当前类别、秘密级别、传播范围: |
各类通知、公告等公开披露信息,公开传播: |
5.良心誓言内容: |
作为信息阅读人(或其授权经办人、代理人),本人(代表信息阅读人,同时)以自己的良心、人格、信仰、健康、生命,郑重作出以下誓言: 5.1承诺阅知本信息适用标准,并承诺遵守该标准; 5.2保证自己符合本信息传播范围,有权阅读本信息; 5.3承诺遵守诚信原则、道德底线、社会责任底线使用本信息,保证不将本信息用于非正当目的; 5.4对于涉密信息,承诺对信息保密,保证不向无权阅读本信息的单位或个人传播; 5.5如果违反上述承诺与保证,愿意按ICE8000国际信用标准体系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如:被公开投诉、公开曝光、联合曝光等)。 |
6.相关说明: (注:“文件”、“信息”、“文书”三个词只是表述角度不同,其含义相同。) |
6.1本文件涂改无效。 6.2所有ICE8000执业文件,均应向世界信用组织(WCO)备案后方能生效。本文件当然也不例外。
6.3本文件内容尾部应注明备案验证网址和验证密码,否则,属于无效文件。 |
7.善意提示: |
对本信息有异议请及时提出。否则,后果自负。 |
8.文件出具方名称与诚信编码: |
世界信用组织/E-XY99999999(
盖章 ) 文件备案日期:2007年06月29日 |
《光明网》:铸造“诚信江苏” 推进“两个率先”
韩方生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仅可以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而且对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升整个社会道德水平、推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与稳定起着积极的作用。江苏作为全国文化底蕴较为深厚的省份之一,向来重视诚信建设。上个世纪末,我省就提出要建设诚信江苏,并把之写入精神文明建设十五纲要。进入21世纪,新一届省委更是把诚信江苏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当前,虽然江苏的市场经济发展已走在全国前列,然而按照中央打造诚信社会、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诚信江苏”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
一、我国诚信社会建设的基本现状
1、诚信的基本概念
从广义上来讲,诚信是一种普遍的处理各类社会关系的准则,主要是指各类主体在处理各类事务中应当“诚实信用”、“讲信用”、“守信誉”,它不仅是一个道德范畴,而且是一个法律范畴。因为,“诚信”原则已为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法律所接受,成为民法及其它法律的一个通用原则,违反该原则的法律行为则被认定为无效行为。从狭义上来讲,诚信主要是指经济活动中资金借贷行为和商品赊销行为,属于经济学的范畴,更多地被理解为一种品质,即一种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不用立即付款就可获取资金、物资、服务的品质,或者说是一种受信方向授信方在特定时间内所作的付款或还承诺的品质,包括对各类经济合同的履约品质。
2、当前中国诚信社会建设基本状况
在礼仪之邦的中国,诚实守信的风尚随着中华文明的诞生就在社会上备受推崇。然而,自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经济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不诚信现象普遍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虽然中国社会诚信的传统思想比较深厚,但这种思想更多的只是在道德层面,是习惯势力对人的约束和内心自我的约束。诚信建设上升为法律层面、大力度地得到推进、积极建立信用行业、机构等,也主要是近几年的事。2004年以前,中国的诚信体系建设是比较滞后的,各地对诚信建设的重视程度偏低,社会诚信体系很不完善;社会上成立的信用公司也非常少,并且都有政府背景,成立之初一般都是国有企业;从事信用调查的公司一般都是以管理咨询和信息服务的名义注册,从事信用评估的民营公司没有一家,信用从业机构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处于边缘地带。
自2004年实施《行政许可法》以来,我国开始积极进行诚信社会建设,并着手建立和完善诚信体系。在这种背景下,一些民营信用公司立即在工商部门进行变更或重新登记,成了名符其实的信用机构,原来谨慎发展的信用公司也从地下走向公开。但是,由于中国长期没有发展信用行业,学校也长期没有进行过信用知识的普及教育,社会上也缺少信用专业人员,以至于人们对信用和诚信的认知大多停留在表面。据国际信用评估与监督协会于2004年进行的一次社会调查显示,95%的被访者不知道信用也是一个行业,83%的仍然认为信用评价是政府部门的工作,不应收费,还有45%的信用从业人员没有认识到信用是个行业。社会上对诚信,尤其是对信用行业认知度的缺乏,由此可见一斑。
2005年,信用公司在国内注册仍然有一定难度,政府公务人员的传统观念束缚着信用行业的发展。在一些省份注册一个专业的信用公司不容易,一些地方政府官员以观念执法,坚持认为民间公司不应也无权从事信用行业,甚至一些地方公然出台与国家诚信法规相抵触的文件,要求工商部门未经某部门审批,不得注册信用公司,也出现了一些政府公务人员在公开场合或媒体发布“未经某部门批准,不得从事信用工作”的言论。但可喜的是,我国更多的政府官员已经认识到中央政府加快诚信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到有关诚信规章制度所包含的现代法治精神,并开始支持民间机构进入信用行业。
2006年以来,在国务院及各地党委、政府继续在全社会深入进行诚信法规知识的宣传教育下,社会上信用公司注册的难度大为减少,民众基本上获得了公平参与信用行业的机会。但是,个别地方政府还存在着违反国家的规定,设置或变相设置信用机构从业审批行政许可,各类社会组织滥发“诚信牌匾”现象显得严重,信用行业内部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和进行虚假宣传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地方政府及所属部门对信用行业的“逆向推动”还不同程度存在。不过,随着党和政府对诚信社会建设工作的高度关注,很多政府部门和公务员以国际化的视野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地投入到了全社会的诚信事业中来,中国诚信社会建设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近年来,诸如欧典地板事件、欣弗事件、齐二药事件、红心鸭蛋事件、奥美定事件等失信行为的曝光等,则为进一步加快诚信社会建设营造了浓烈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3、当前中国省级地区诚信度排名情况
根据国际信用评估与监督协会于2007年2月9日发布的《2006中国省级地区诚信排名榜》(排名榜未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得知,我国各地诚信度排名顺序为宁夏、西藏、青海、重庆、河南、天津、河北、贵州、上海、新疆、甘肃、内蒙古、吉林、云南、辽宁、北京、海南、浙江、黑龙江、江西、山东、山西、广西、四川、福建、陕西、广东、湖北、江苏、安徽、湖南,地区不平衡性较强。宁夏、西藏、青海三省排名较前,主要是因为这三个地区经济较不发达,经济活动较少,有关这些省份媒体公开报导较少,针对这三个地区征集到的信用信息较少。重庆、天津排名较前,主要是与该地区国家机关失信行为较少有关。河南排名较前,主要是因为该省主动揭露省内的国家机关、企业和个人的失信行为。大部分省份的诚信积分为负分,主要是因为该省掩饰省内国家机关、国立事业单位失信行为造成的。
本次诚信排名报告是严格按照《ICE8000国际信用监督体系地区诚信排名与监督规则》,为了促进社会诚信和降低社会经济交易成本制定的,是对各地区诚信程度的一种认可、促进和保证,将在一定程度上为投资者提供决策信息,加快各地信用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质量,消解中国各地的地方保护主义观念,同时为各地信用体系的建设提供指导性意见。不过,本排名也存在着局限性,一是排名依据的信用信息为ICE8000信用信息库的信用信息,内容只能是客观存在的信用信息的一部分;二是在计算各个信用信息积分时,不免存在个别失误。虽然此次排名存在着这样的局限性,但也基本上反映了各省诚信建设的大体状况。
根据掌握的资料,排名较前的重庆做法较有特色,基本上形成了“政府主导,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基本思路,即以政府信用为主导,企业信用为重点,个人信用为基础,按照一个保障、两个平台、三大体系的建设框架,总体设计,各方联动、重点突破、分步实施。在实施诚信政府建设过程中,重庆成立了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了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和开门立法制度;出台了《政府部门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率先在全国将行政问责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行政执法程序规定》、《规范性文件审查登记办法》等规章,对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起到了引导和示范作用。与此同时,重庆着重把解决企业信用缺失突出问题作为开展诚信建设的重点,并在全国较早地建立起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录入20多万户企业基础信息,市民可随时登录企业信用网免费查询,形成了定期把失信者向社会曝光的一整套失信惩戒制度。
在排名榜中,江苏的诚信情况不容乐观,面临的形势较严峻。江苏处在长三角地区,历史上个体工商业较发达,但这种工商业主要是家庭作坊式的,其交换形式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完全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模式,这种模式把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更多地限制在了非信用领域,社会缺乏按信用办事的环境和“欠债还钱”的意识。计划经济时期,全省各经济主体的往来主要由中央和省政府调节,生产所需资金由财政无偿划拨,生活资料供应也按计划供应,因此,信用缺乏孕育的土壤。在迈向“两个率先”的过程中,除西方利己主义思想对我省诚信建设的破坏性影响外,二十多年来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改革中,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诚信建设则明显滞后。虽然全省上下近几年加大了“诚信江苏”建设的步伐,但受诸多历史和现实原因的影响,“诚信江苏”建设很大程度上还不能满足社会各阶层对诚信的有效需求,因此,与国内其他先进地区相比,我省还有一定的差距,缺乏疏密的监督与刚性惩戒,藏掖多、曝光少,教育引导多、验收入轨少。
二、建设“诚信江苏”对推进“两个率先”的重要作用
“两个率先”是省委、省政府对江苏未来发展目标的准确定位,是全省7400万江苏人翘首以盼的事情。为了顺利推进“两个率先”早日实现,省委、省政府推出了诚信江苏、法治江苏、文化江苏、平安江苏和绿色江苏五大品牌。省委在《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中,也明确要求要积极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构建“诚信江苏”。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又把“诚信江苏”提升到新的高度,和法治江苏、平安江苏、文化江苏、绿色江苏一起构成了推进“两个率先”、实现和谐发展的“五大载体”,“诚信江苏”被列为全省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平台。
1、诚信是全面小康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题中之义
在现代社会中,全面小康与现代化社会实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信用关系的形成和深化过程。 “诚信江苏”是全省各类活动主体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诚信江苏”建设得好,全省的信用信息将更加完整、公开,将有助于各种活动主体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并在信任的基础上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从而形成各主体间和谐共事、共同发展的局面。
“诚信江苏”是规范我省市场秩序的根本保障。从理论上讲,在“两个率先”进程中,各经济主体只要能够实现诚信,它们就可以达到共同诚信的目标,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失信行为,从而就可以有效规范市场秩序,解决市场经济发展的无序现象。在社会上,就可以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建立新型的筹资机制;进一步发展信用消费,引导人们的消费行为,建立起新型消费模式,有效解决当前的需求不足、消费低迷等问题,为“两个率先”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诚信江苏”是发展江苏先进文化的重要子项。推进“两个率先”进程,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包括科学技术和思想道德两大领域,诚信是思想道德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个人来说,诚信是为人之本,人与人交往的核心原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诚实守信确定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之一,十六大进一步明确公民道德教育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省委省政府又把“诚信江苏”上升为推进“两个率先”的重要载体,这是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凸显了诚信建设在全面小康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诚信江苏”是提高管理与决策效率的必由之路。经济社会发展没有效率便不能说是科学发展,同样,政府管理与决策也是如此,没有管理与决策的质量,将会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甚至会使经济社会发展出现倒退。然而,政府管理与决策效率的提高,前提是要掌握大量社会信息资源,没有信息资源,就无法了解实情,就无法做出符合实际的政策。然而,在所有的信息资源中,信用信息资源又是其中的一个内核。在我们的管理与决策中,只要社会信用体系完善,并实现信用信息完全共享,政府管理部门就可以大大节省出时间和精力,使管理与决策的效率提高、效果改进,为“两个率先”降低出资金和时间成本,从而加快“两个率先”进程。
2、建设“诚信江苏”是推进“两个率先”的迫切需要
“两个率先”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精神、道德、环保等诸多方面优先发展的过程。当前,江苏经过不懈努力,经济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2003-2006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保持高位增长,分别为13.5%、14%、14%、14.5%以上,2006年已突破2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3300美元,财政总收入五年增长2倍,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江苏的发展还是不全面、南北不平衡、侧重于满足生存需求的物质型发展。尤其是在诚信社会建设上,与其他地区相比,江苏还存有一定的差距,诚信度排名靠后,严重制约“两个率先”的顺利推进。
“诚信江苏”建设是全体江苏人的殷切期望。改革开放20多年来,江苏也像全国其他地区一样,经济社会处于体制的转型期,社会道德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一方面,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不断增强的自主、竞争、效益和重利等思想意识,切实激发了人们的生产活力,大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深刻的社会变化又使得一些人在心灵上丧失了对真善美的追求,一些物欲化、粗俗化、虚假化的东西浮出水面,社会上重利轻义的思想滋生蔓延,这不仅阻碍了“两个率先”进程,而且对广大人民群众也造成了极大伤害。为此,树立诚信环境成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促进诚信道德养成,成了人们现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层面。
“诚信江苏”建设是全省政治化进程的必然选择。在各届省委的领导下,江苏的民主政治进程基本符合“两个率先”的要求。可是,在某种程度上,有些地方的领导干部在其位、不谋为民之政的情况还相当严重,某些领域欺骗群众、不诚信为民的不和谐态势明显阻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发展民主政治,打造诚信政府,成了江苏政治化进程的客观要求,成了“两个率先”的重要目标。这里的“诚”,集中表现为对事业的忠诚,它要求通过省委的主张、省政府的政策和各级官员的敬业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领导方式,在服从中央的前提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体江苏人的根本利益。这里的“信”,集中表现为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和发挥好群众的创造精神,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赖,对各级政府官员的信任,对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的“两个率先”充满信心等。只有建立在这种“诚”和“信”基础上,“两个率先”的发展才能有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
三、加快“诚信江苏”建设的路径分析
1、坚持正面引导,营造舆论强势
在省十一次党代会上,李源潮书记明确指出:“建设诚信江苏首先要从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入手,加强教育与制度规范并重,积极开展诚信观念的宣传教育”。此话突出强调了宣传教育在打造“诚信江苏”中的首要地位,并告诉我们,打造“诚信江苏”,必须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全方位、多角度地塑造诚信理念。
大力提升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当前,我省已进入“两个率先”的全新阶段,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经济社会生活中失信现象某种程度上较为突出,切实影响了江苏作为经济文化大省的形象。为此,我们在推进“两个率先”的进程中,必须坚持“舆论先行,教育为本,社会广泛参与”的原则,在不同群体中开展不同的诚信和职业道德宣传教育,充分发挥行会和各级消协的作用,加强企业诚信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帮助消费者提高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在突出加强学生诚信教育的同时,广泛开展社会教育,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使诚信道德规范进村入户、进街入巷。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开设诚信道德宣传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专题、专栏、专版,利用电视公益广告、知识竞赛、文艺晚会等,积极开展新闻宣传、舆论监督和诚信教育及法律法规知识普及。以“3•15消费者权益日”、“9•20道德宣传日”、“12•4法制宣传日”等为契机,及时总结和推广经验,惩恶扬善;以诚信建设为主要内容,继续开展文明城市、村镇、行业、单位、家庭、人民满意公务员等各类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质量万里行”等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广泛的社会宣传、教育和培训,切实打好“诚信江苏”建设的思想基础。
深入挖掘各领域的诚信典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种正义的精神不仅可以改变人生,而且可以开辟出新的天地。在中国历史上,以诚信立身处世、兴邦强国、成就事业的典型屡见不鲜,许许多多惊天地、泣鬼神、感人肺腑的诚信人事,至今都是我们打造“诚信江苏”的重要抓手。在诚信的宣传教育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古代的诚信典型来激励人、感召人和塑造人,使历史上的诚信故事融入各类学校教材,搬上各级学校课堂,走上银屏、电视、广播、传媒、网络等,使众多诚信的人事家喻户晓。在充分发挥历史典型感化的基础上,要积极挖掘“两个率先”进程中涌现出的诚信典型,利用身边的诚信人事来教育身边的人。在不同的行业和领域中,大力宣传行业典型,并积极塑造新的典型。在信访领域,大兴学习张云泉之风,在基层党员干部中,大兴学习李元龙热潮,在武警官兵中,组织学习丁晓兵同志,在农村党员干部中,推广学习吴仁宝表率,等等,通过众多立党为公、诚信为民的鲜活事例,来增强全社会的责任感和责任心。有条件的部门、行业和单位,可以组织诚信的先进典型进行现身说法,让典型人物在大型公开场合进行宣誓、承诺和倡议,积极发挥典型的示范和导向作用,通过学先进、学典型,来促改革、促发展。在发挥正面典型作用的同时,要勇于揭露不诚信的反面典型,公开进行曝光,并形成一种长效机制,让各行各业都知道不诚信必将带来重大的损失和沉痛的教训,从而在社会上起到警示和鞭策作用。
积极打造新时期的诚信文化。江苏自然与人文禀赋优越,自古灵秀所钟,不但富甲东南,而且创造了优秀的文化。作为江淮文化和吴越文化的发源地,江苏省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虽然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对社会的治乱盛衰和人生的穷达荣辱,观点和态度不尽相同,但崇尚诚实守信则是各地各方和各家各派共举的文化道德准则。因此,在推进我省诚信文化建设时,我们可以从江苏传统的思想道德宝库中获取精彩的诚信文化资源,诸如徐州汉文化、吴越文化、盐阜文化、扬中文化等,都蕴含着丰富的诚实守信内容。我们可以进一步丰富这些优秀地方文化,在继承中形成健全的诚信理念。因为,健全的诚信文化理念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形成市场主体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形成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约束失信行为,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化解矛盾,消除隔阂,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然而,在具体的诚信文化建设上,我们还要加大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夯实“诚信江苏”建设的物质基础,并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大力提倡诚实守信之风,在全社会形成好的社会风尚。在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把倡导诚实守信作为引导政府服务、企业生产、居民生活的主要方向,积极发挥民间监督的作用和影响力。在经济欠发达的苏北地区,以提升政府诚信服务水平为重点,加大政府监督部门的主管作用,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诚信约束机制。条件许可的地区,组织开展诚信文化理论研究与探讨活动,举办诚信文化论坛,组织和参加有关诚信建设和信用建设方面的学术活动,创办诚信文化宣传刊物和网站,开展诚信文化宣传和舆论监督,积极举办以诚信为主题的各项文化活动,等等。
2、坚持有效监督,加强行业自律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目前,江苏已初步建立起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组织体系,研究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完成了省工商、地税、国税等10多个部门的信用信息归集工作,各行各业的诚信规范工作扎实推进,各地各部门的诚信监督工作取得良好进展。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两个率先”的纵深推进,全省诚信体系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需要进一步加大监督及约束力度。
不断推进诚信监督体系构建。当前,全省诚信信息归集部门已建成40多家,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全省的信息归集网络,工作成效突出。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发挥这些部门的监督作用,完善各部门间信用信息沟通交流机制和信息保密制度,及时向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报送信用监管信息,并及时更新。逐步建立省有关部门联动惩戒机制,采取记录、警告、处罚、取消市场准入、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等多种手段,加大对违规、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各职能部门要统筹规划,加大工作力度,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联动监管信用信息的归集、使用和共享的技术支撑能力。各市、县要会同省主管部门,提出信息化改造方案,添置必要设备,确保各自数据库能按要求与省信用信息平台有效对接,建立与省政府信用信息平台数据交换接口,丰富信息内容,扩大采集渠道,进一步提高信用信息的集中和共享程度,以适应信用信息归集和使用的最新要求,更大范围、更高质量地提高监督与曝光效能。
切实抓好对征信行业的监管。在加大江苏征信和苏州企业信用服务中心等知名信用公司在不同领域开展业务的同时,要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科学、竞争的原则,通过省市联合招标、特许经营的形式,进一步打造信誉好、实力强的企业开展区域性的诚信业务,推进社会诚信服务机构发展。对于已建立的各级别信用公司和中介机构,实行严格而有效的监管,严肃查处出具虚假资信报告、虚假评级报告等违法行为,进一步通过法规和市场竞争的要求逐步将省内多家信用评估、信用担保企业进行资源整合,逐步形成信用产业链,促进社会信用服务体系高效、有序、健康发展。同时,要充分发挥社会团体在信用服务体系建设上的积极作用,建立行业信用守则,加强行业自律,畅通诚信信息渠道,建立信用资源的社会化采集机制,尤其要支持特许经营的信用服务机构通过公开和正常的渠道,从政府各有关部门和银行获取法律规定的可以公开的诚信信息。在信用资源需求上,积极引导政府和金融体系率先使用信用产品,在公务员录用、政府采购、公益项目招投标、资格资质认定和信贷业务等活动中,逐步推广运用信用信息产品,鼓励各种组织和个人广泛使用信用信息资源和产品,拓展市场需求空间。
3、坚持反面惩戒,彰显法律尊严
时代的进步推动着观念的更新,随着江苏全面小康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赋予诚信这一传统美德日益丰富的时代内容,人们对诚信的理解和认识已从传统的伦理道德范畴上升到法规制度建设层面。新时期的诚信所体现的不仅是一种道德品行,更是一种法律责任,不仅是一种人格道义,更是一种制度准则,现代社会的诚信已成了道德内涵和法规外延相结合的统一体,需要我们用法制的理念重新诠释诚信,需要用法规的形式重新打造诚信,需要用法律的力量来推进诚信社会建设。
结合现实需要,完善诚信立法。从全国范围来看,江苏对社会诚信体系标准的研究和法规制度的建设已经提到了相当高的层面,在约束各地不诚信行为,推动“诚信江苏”建设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但是,针对省委、省政府计划到2010年左右,全省诚信法规基本健全、信用市场有序发展、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机制有效运行、基本建立社会信用体系运行机制等目标要求,我们还要不断深化对诚信体系标准和法规制度的认识与研究,积极鼓励和组织全省研究诚信的专家学者、各级人大代表和信用办工作人员等,透过教育、经济、行政、法制等多种视角,综合运用多种分析论证方法,经过现场调研考察等实践活动,认真探讨建立和完善社会诚信体系的现实路径,从法制、体制、机制上解决诚信缺失的问题,积极完善和出台《江苏省信用信息管理规定》,改变目前全省社会信用体系缺乏坚实法规基础的状况。省信用办要通过进一步调研,抓紧出台《江苏省个人信用征信管理办法》和《江苏省企业信用征信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江苏省企业信用信息数据标准》、《江苏省个人信用信息标准》等其他有关规定等,使不守信者名誉扫地、付出代价切实建立在法治基础之上。
面向当务之急,严格诚信执法。法律作为诚信的前提和制度保障,除了要求法律必须是完善的,不能有太多的漏洞可钻之外,而且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执法必须是严明的,必须使法律得到切实的贯彻和落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用法律的武器来打击一切违规现象,维护社会诚信秩序,彰显法律在“诚信江苏”建设中的尊严。在民事法方面,按照《物权法》的规定,进一步明晰产权,尊重人们的自由签约权,使人与人之间的信用约束变得更加充分;在民事法规的执行上,公、检、法机关和工商、税务、环保、信用办、消协等部门,要积极配合,追究诸如债务人为逃避履行债务而实施转移、隐匿、挥霍、低价或者无偿转让财产等责任,共同打击逃避债务行为。在行政法规上,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积极推进行政程序“公开”、“透明”原则,使行政决定的过程和结果都能公开,防止行政机关滥用权力,维护企业、公民的合法权益;对于失信者诸如涉嫌商业欺诈、制假售假、虚假出售等违法行为,应进行行政警告、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或吊销其营业执照,让那些信用记录不良的企业受到严厉的惩罚,甚至永远不能进入市场。根据失信行为严重与否,把那些对社会影响大、破坏力强的行为纳入刑罚范畴,同时加重对屡禁不止的严重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
4、坚持八方联动,释放整体合力
通力协作,强化对诚信社会建设的组织领导。在省委、省政府的指导下,省信用办要积极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协调会议制度,协调解决全省诚信建设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对重大事项进行专题研究、会办。作为省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成员的单位和部门,要按照省信用办的规定和要求,划清工作权限和责任范围,建立内部信用信息归集、更新和使用制度。完善本部门、本单位信用信息项目,研究制定信用体系建设的具体方案、总体规划和相关政策措施。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级信用主管单位和部门要切实强化工作职能。省信用办要抓好全省“诚信江苏”建设的宏观指导和组织协调,研究制定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和相关政策法规、措施,并积极推动有关市开展诚信试点工作,促使地方形成信息报送和考核奖励机制,确保全省面上的诚信工作有序推进。各地诚信建设主管单位和部门,要积极响应省信用办的要求,建立市级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网络,组织相应的工作机构,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扎实有效地推进“诚信江苏”建设。
借力发展,强势推进“长三角”地区的区域合作。首先是充分发挥长三角地区经济实力雄厚、科技水平高、互联网覆盖面广的优点,积极打造“信用长三角”网站,鼓励专家、领导在网上开展“诚信知识网上谈”、“经验交流论坛”等活动,使苏、浙、沪三地民众积极参与到诚信建设中来,掀起网上区域性的研究学习热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建立区域性的信用知识专家库。其次要综合运用长三角信用管理系统的骨干力量,协同制定苏、浙、沪区域信用信息标准,研究企业及个人信用信息基准性评价标准和方法,实现长三角地区信用信息资源的交换和共享,提升我省信用产品的质量。再次是组织开展经常性的苏、浙、沪信用服务机构负责人座谈会,共同研究长三角地区信用服务机构的合力监管方法,探讨强化长三角地区信用服务机构备案互认、信用机构失信通报以及信用服务机构跨省服务制度,规范和促进我省信用服务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最后是要促进区域信用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开展长三角地区信用管理培训和资格互认工作,着力完善“信用长三角”统编教材,支持高校扩大信用管理专业的招生范围,逐步形成长三角地区信用管理专业人才资源丰富、互流互通的局面。
点、线、面结合,全面推动城市试点工作开展。当前,南京、苏州作为“诚信江苏”的试点城市,诚信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初步建成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并在信用产品使用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要严格遵循示范先行的原则,加大对南京、苏州两试点城市全方位的关注和支持。在资金投入和项目指导上,省、地两级政府都要给予优先支持。信用主管部门还要积极组织省内大中专院校的专家学者对南京和苏州的试点工作进行调研,探寻其面临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形成理论成果,督促两个试点城市进一步加大诚信创建力度。在南京、苏州两市狠抓诚信建设的同时,其他地级市要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方式方法,切实做出自己的特色。盐城要在开展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上做出新亮点,常州、扬州要在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上迈出新步伐,镇江要在商贸行业诚信上做出新文章,连云港要在拍卖行业协会制度化建设上取得新绩效,等等。从而使“诚信江苏”建设形成以点带线,以线聚面,点、线、面相辅相成、互推互动的良好局面,从而形成整体合力,共同推进“诚信江苏”建设。
总之,“诚信江苏”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子项,在推进“两个率先”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诚信江苏”建设已经拉开了序幕,然而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来看,“诚信江苏”的构建仍然需要全体江苏人进一步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全省上下仍要凝心聚力、继续开拓,精诚铸造“诚信江苏”,全力推进“两个率先”。
本文书由世界信用组织于中国香港制作完成与签发,于中国香港(直接或委托第三方)打(复)印和寄送 | |
本文书已于2007年06月29日向世界信用组织(WCO)备案 | |
备案(查证)编号:D66010;备案查证密码:密码已发送给被评价方 | |
查证网址: www.ice8000.org(国际信用监督网),进入【真伪查证】栏目,输入上述备案编号与查证密码 | |
|
信息当前类别: 信用新闻(全部网站) |
保存期限:
初定长期 |
|
信息来源可信度: 可信
|
|
当前打印时间:2025年01月07日 |
|
当前打印人/诚信编码: 网友(未知)/819 |
|
备案方经办人/诚信编码:/ |
|
备案方/诚信编码:世界信用组织/E-XY99999999 |
|
第一相关方/诚信编码:上海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TE37690 |
|
(正文完)
|
一、信息发布者及信息形式审核信用机构在世界信用组织(WCO)登记的联系方式
以下是信息发布者在世界信用组织(WCO)登记的联系方式,如果通过信息文书中的联系方式无法联系到发布者及其经办人,可以按以下方式联系: | ||
信息发布者 | 世界信用组织/E-XY99999999 | |
信息发布者的经办人 | / | 联系电话或电子邮箱:1234567895 |
该类信息无需人工形式审核,没有形式审核机构! |
计数 | 地区名称 | 诚信编码 | 当前影响诚信积分 |
|
该信用信息尚未添加到相关地区诚信档案 |
计数 | 名称或个人标识名 | 诚信编码 | 信用责任或受奖或相关顺序 | 当前影响诚信积分 |
计数 | 操作方名称/诚信编码 | 经办人标识名/诚信码 | 操作人作出的行为 | 操作时间 |
非会员加注的信息为秘密级信息,不对外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