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5日,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时提到,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 在改革开放的第30个年头,如何以解放思想的精髓来为可持续发展找到现实落点,这不仅是广东需要面对的课题,也现实地摆在整个中国面前。
实践表明,解放思想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资料图片)
又见解放思想
汪洋说:要从一些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没有禁止你做,那你就可以做,不一定要再报批。只要为了改革,为了开放,为了科学的发展观,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我们就可以尝试 。
2月29日,广东省委礼堂。面对台下1000多名领导干部,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说,不能把“发展才是硬道理”片面理解为发展可以不计经济成本、社会成本、环境成本。这时,坐在他身边的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欧广源插话:“发展才是硬道理,硬发展就没有道理。”一片笑声和掌声应声而起。汪洋笑言:“我这个讲话引起了积极反响啊!” 这一天,广东省召开了全省领导干部大会,总结全省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第一阶段的工作,并部署第二阶段即讨论调研阶段的工作。
根据省委既定的时间表,这次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任务为宣传学习;第二阶段将对制约广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进行调研,推出质量高、可操作性强的研究成果;4月至5月底的第三阶段,将形成指导科学发展的办法、措施、政策和制度。两个月前,在中共广东省委十届二次全会上,到任仅一月的汪洋高调提出:“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有媒体记者现场统计,近两个小时的讲话中,汪洋至少有22次讲到了“解放思想”。他还提到了改革开放之初广东借以闻名全国的“杀开一条血路”。
2003年春天,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广东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汪洋对广东省的干部们说,广东要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首先必须争当解放思想的排头兵。 “再不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用改革创新来解决问题,广东排头兵的位置将难以自保,全面实现小康的目标将难以实现,小平同志托付的任务就难以完成!”他的这段话,被媒体频频引用。随后,广东省内媒体连续就“解放思想”刊发社论、评论,热议也逐渐蔓延至全国甚至海外。从1月下旬开始,广东省发改委组成6个调研组,到上海、江苏、浙江、重庆、山东、天津、河北和香港等地调研;走在广州街头,立交桥上高悬大标语:“思想解放,观念决定我们未来。”
对于曾是中国改革开放试验场的广东来说,解放思想、杀开血路,已非新鲜惊人之语,这个春天在广东,与解放思想互为表里的,是这个经济大省迫在眉睫的发展瓶颈—— 创新乏力、区域不均、环境压迫、民生欠账。
下面的行动则更加清晰地为广东解放思想的内涵背书—— 春节刚过,全国两会未开,汪洋率领省委省政府领导、深圳、广州和各地级市市委书记、市长等一行99人,用5天时间北上沪苏浙。上海的创意产业、苏州工业园区的环保指标、昆山以人为核心的干部考核体系、江苏的区域统筹、义乌的“三来一补”转型—— 大有深意的行程安排,刺激着广东干部的神经。 “有利于破除‘老子第一’的思想”,“有利于破除‘纸上谈兵’的作风”—— 《南方日报》的评论文章说,“不可小看广东党政代表团‘长三角’之行”。值得关注的是,也是在2月底,中央决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先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再自上而下分批展开。广东省惠州市、东莞市和佛山市南海区、清远市清新县被列入试点范围。
广东已被逼到了不转不行的地步
一本书、一份报告,汪洋在广东省委十届二次全会上拿在手里的这两样东西,成了广东省各级干部的案头必备。书是陈开枝写的《1992年邓小平南方之行》,报告名为《2007年度广东区域综合竞争力报告》。前者,汪洋援引邓小平当年南方谈话时的嘱托:“广东二十年赶上亚洲‘四小龙’,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后者,用数据来增强与会者的忧患意识。
《2007年度广东区域综合竞争力报告》的执笔人、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丁力告诉《瞭望东方周刊》,2007年12月底,他突然接到省委办公厅的电话,要他准备800份报告,用于几天后的省委十届二次全会。丁力后来得知,他这份被汪洋频频引用的100多页的报告,是会议的一号参阅材料。
其实自2002年启动的“广东区域综合竞争力报告”并不算新鲜出炉,甚至数年来它的结论都有相似:虽然经济总量一直排名第一并不断上升,但广东的人均GDP却落后于京津沪以及浙江、江苏。2007年的报告显示,除了京、津、沪三大直辖市外,尽管综合竞争力广东名列第一,但发展水平最高的是浙江,综合发展后劲山东则拔头筹。 “在经过了较长时期的快速增长之后,广东在资源与环境等因素的制约下,正步入重要的经济转型时期,传统的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曾在浙江大学任教的丁力分析说。
事实上,《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中的主要控制性指标两年前就已失守:2006年广东全省建设用地为162.55万公顷,提前4年突破了2010年规划用地目标158.26万公顷;而耕地保有量目前比2010年目标已少了279.8万亩。加之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能源供应持续紧张等,“我个人认为,广东这种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为主的外源型经济只能再持续5年。”丁力说,提了十几年的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不能实现,主要就是缺乏转型、升级的动力,“与过去不同,广东现在已经被逼到了不转不行的地步。”
2005年上半年,广东省经济一度出现下滑,7项重要经济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省长黄华华直言“形势严峻”。此外,社会矛盾日益凸现和复杂,例如近年一再受到关注的社会治安问题。报告显示,改革开放以来,劳动者报酬在广东财富分配中的比重,从1978年的60.58%下降到2006年的38.69%。 “广东经济社会建设确实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与沪苏浙等省市相比,在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5个“明显落后”
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广东省发改委主任李妙娟坦言,与这些省份想比,广东有5个“明显落后”—— 主要人均指标和居民收入增长明显落后;自主创新能力明显落后;整体发展后劲明显落后;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明显落后;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明显落后。
第一个摸到天花板 “广东是第一个摸到天花板的地方。”丁力认为,广东今天遇到的问题不久以后将在全国不同程度地显现。 “广东是唯一经历了全部30年改革开放过程的地方,江浙等长三角地区主要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发展的。”丁力说。他认为,当沿海地区的官员在为如何升级加工产业绞尽脑汁之时,内地的许多地区仍在努力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而这正是广东率先遭遇发展“瓶颈”的主要原因。“并不是说30年来的决策有误,而是一个市场、经济发展的阶段问题,你走到这个阶段,就必须遭遇、克服这些瓶颈。”
此时,主政广东的汪洋提出解放思想,其急切心情扑面而来。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形成了一套经验做法和思想观念。但是,随着形势变化,在这30年中间形成的经验、观念、做法,有的也有可能成为影响改革创新、尤其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想障碍。”汪洋在2月29日的广东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说,现在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主要不是意识形态之争,而是要突破落后的发展观念和错误的发展路径依赖。如今,广东的学者们都被调动起来研究经济、社会转型的难题,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30年前,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任仲夷给广东社科界布置的任务是,探讨个体经济雇工超过8个到底算不算剥削。丁力的看法代表了广东学界的普遍认识:解放思想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任务,“解放思想不该是一种程式、规则,它的精髓更应该是精神和态度。” 汪洋再次提到“杀开一条血路”,追究这句话的渊源,乃是1979年邓小平对广东建立特区的期盼:“中央没有钱,要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来。”30年后,“杀出一条血路”的对象已经变化。李妙娟在分析广东的5个“明显落后”时说,造成这种现状,既有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基础条件、历史因素,也反映了在实践科学发展观上存在解放思想还不够、改革开放还不足、视野思维还不宽、勇气魅力还不大、科学决策水平还不高等问题。
领导干部要有自我革命的勇气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评价指标体系将建立在广东省发改委的专题调研课题中,“关于建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评价指标体系”被列在第一位。 “我们的目的是通过选择合适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和评价方法,对广东不同地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进程进行定量刻画,反映不同地区在推进科学发展方面的进展情况,从而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目标和要求转化为可考核的客观标准。”李妙娟告诉《望东方周刊》,这一体系目前已经完成初步框架。由政府部门按省委的要求建立指标体系,将科学发展的评价量化、具体化,这在全国可能还是第一次。据介绍,这个指标体系将切实体现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把关系人民生活、人的发展的经济、社会、文化等重要指标纳入其中,而且将把资源环境、收入分配、公共服务均衡化、公共安全等指标化,对不同区域也会提出不同的要求,并设计不同的指标权重。
3月下旬,广东省发改委将就指标体系征求各部门、地方意见,随后召开省内外专家座谈会。指标体系初步确定后,将由广东省统计局对历史数据进行试算。本刊记者从广东省委组织部了解到,目前广东也在研究制订有关人才、干部考核方面的指标体系。改革政绩考核体系,一直被认为是引导各级官员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汪洋在提到建立科学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保障科学发展的政绩考核体系时,也表示仍需改革攻坚,“啃硬骨头”。领导干部要勇于自我革命实践科学发展观,显然还没有成熟的样板。广东省发改委的官员在谈及建立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时说,一方面可以从外面获得一些心得,另一方面需结合广东实际探索。而这一体系能否成功,不仅关系广东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实效,对全国也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汪洋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说:“我想我们也要从一些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没有禁止你做,那你就可以做,不一定要再报批。只要为了改革,为了开放,为了科学的发展观,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我们就可以尝试。做对了,我们就可以总结推广。” “不同的利益群体形成不同的利益观念,某些利益观念又强化了一些不协调、不均衡的利益格局,影响了科学发展观的落实。要继续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创新,就必须改变狭隘的局部利益观,从现有的利益格局中突破出来。”汪洋特别提到,在这一点上,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机构、领导干部,要有勇于自我革命的勇气。
与过去一样,解放思想最终还是要解决发展中的难题,落实在解决一些现实问题上。目前,广东省委省政府的主要领导分领了12个关系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等方面的调研课题。学界认为,广东最终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政策也将集中在这些方面。
记者了解到,省委书记汪洋牵头的是深化粤港澳合作问题,省长黄华华牵头的是“关于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问题(包括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问题)”。 “新特区”围困“老特区” “回想过去两次大的解放思想,无一不有中央的大力支持。”丁力认为,中央对具体政策的支持不仅关系到广东解放思想活动的效果,还直接影响着广东的地方发展,解放思想,提出对策,如果没有上级支持仍然不会产生实际效果,特别是在粤港澳合作等问题上。盘点进入21世纪后中央在全国的战略布局,人们突然发现,曾经特区密布的广东,反而处在了各种新特区的“包围”之中。
2005年6月,国务院批准上海浦东新区进行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一年后,天津滨海新区被确定为金融改革试点地区;又过了一年,重庆和成都获准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成为“两型社会试验区”。 与广东毗邻,迅速崛起的,西有刚刚批准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东有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与这些“新特区”相比,深圳等“老特区”增创新势力的压力无疑又增加了几分。 “广东如果申请新特区,其意义在于为中国探索未来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丁力告诉《望东方周刊》,他和一大批广东学者、干部正在研究相关问题。而这一切最终需要上报中央批准。丁力举的另一个例子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不只广东有,后劲不足的问题也不仅关系广东,各地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从不同方面显现同样的问题。” (记者 山旭 王启广)